新时代青年应当怎样纪念“五四”
胡献忠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
展开剩余88%图为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示威游行的学生向天安门进发
在中国,五四纪念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富旺配资样悠长。时至今日,作为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的公共话题,五四纪念已不再是过去事件的再现,而是一种历史叙事,一种现代言说。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讲,从中学课本到大学教材再到各种文化产品,以及每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大量的符号性信息不断强化着关于五四的印迹。那么,问题来了——五四运动究竟留下了哪些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的东西?每年都在纪念五四,究竟要纪念什么,怎么做才能称得上有意义、有效果的纪念?所有这些,都是不容回避且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
一
深刻理解五四精神内核是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前提
在中国近代现史上,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分水岭意义。五四精神的提炼与最终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1919 年罗家伦在《“五四”运动精神》一文中认为,五四精神应该包括牺牲精神、社会裁判精神和民族自决精神。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中国公学发表演讲,指出五四运动所特有的精神,就是“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并呼吁青年“努力发挥这两种精神”。李大钊在1921年将“五月四日”称为“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认为五四精神由“爱国”“直接行动”“人类自由”等要素组成。1940年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在全民族共御外侮的社会环境中,五四话语的关键词是“爱国”,这恰是五四精神最为突出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第一个五四青年节题词:“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随后,“爱国、团结、劳动”成为对五四精神的合理延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过程中,爱国表达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又红又专,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初期的五四纪念,更多地强调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在新环境中的作用。直到1999年,中共中央将五四精神明确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并强调“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图为毛泽东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正确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核,需要重新阅读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客观认知不同时期的评价和概括,更要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论述的相关文献,尤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厘清五四精神传播中的主流与支流,奠定准确把握五四精神内核的基本共识,从更高历史站位去领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因为尽管爱国青年是五四运动的先锋,但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范围,而成为全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二
告别积贫积弱时代与葆有伟大五四精神
在设计策划纪念五四运动的相关活动时富旺配资,可能会明里暗里、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过时论”“历史无用论”的影响。因此,厘清五四精神产生的历史环境以及后世不断追忆的深层原因,很有必要。从另一视角看,五四运动的真实性内容和本源意义只有回归到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情境中,回归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剧烈转型中才能得到深刻揭示。
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代,是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欺侮的年代,是有志之士苦苦探索出路的年代。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1919年官方注册工厂375个,比1914年多出230个。但作为欧洲最早经历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1906年就有注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8554个,1913年又新注册7321个。实力悬殊之大一目了然。巨大的经济落差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知耻而后勇,晚清以来沉闷的民族情绪终于在五四运动中得到充分宣泄,运动的惊涛骇浪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许多的束缚,从前不敢打破的,现在敢打破了;许多的要求,从前不敢提出的,现在敢提出来了。”“五四以前的中国是气息奄奄的中国,五四以后的中国是天机活泼的动的中国。”
图为1919年上海商界罢市,南京路五芳斋门前贴满支持五四运动的标语
正是有了这样的伟大觉醒,经历五四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坚定不移地追随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独立和解放,走向了富强和富裕,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才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二位,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6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面对已经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等等。对这些问题,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在“快活三里”留恋风景,依然需要伟大五四精神来为思想注入活力和动力。
三
追忆精神源头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
人类社会中过往事件跨越时代的价值意义在于后人追忆的频次与强度。后人的纪念是有一定选择性的,为什么强化A事件,而非B事件。一是依据事件本身在历史中的意义,二是取决于事件对未来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开端,它以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斗争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书写了伟大社会革命的壮丽篇章,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与发展逻辑。五四精神作为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标识,延承至今,启迪后世,其深远历史意义,必将随着时间推移而越发厚重。
五四运动的爆发,表面的、直接的原因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欺凌,深层的、内在的原因是为了“振兴中华”。五四运动中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基本的含义就在于此。当时很多人被纯粹的爱国热情所驱使,他们爱国的目的也很纯粹,这就是挽救民族危亡,改变落后境地。周策纵曾精辟论道:“五四运动实际是思想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的结合,它企图通过中国的现代化以实现民族的独立、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公正”;“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抛弃旧传统和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明以‘拯救中国’。”
图为一对父子在北京的五四纪念雕塑前手牵着手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贯穿中华5000年兴衰史的民族精神内核。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爱国主义同时又是一个行为范畴,只有把对国家民族的美好祈愿落实到具体实践活动上,才是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有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五四运动的确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却“一股脑地反对中国旧文化”;五四运动的爱国与反帝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却极力推崇西方新思潮。对此,有学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外抗强权,而又欲学其致强的原因,故一切吸收;内伤贫弱,而又欲消灭其贫弱的来源,故一切打倒。”透过历史的风云去观察,五四时期反帝但不盲目排外,爱国却不闭关自守,它把反对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亡与启蒙、爱国与输入西方现代思想统一起来。也就是说,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然需要用爱国主义这个最大公约数来凝聚最广大炎黄子孙。当代的爱国主义比任何时代都更强烈地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民主与科学精神在当代应该有更为丰富深刻的阐释,这些内涵将成为构建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现代人格重要的支撑性因素。由此,五四精神将推动中华民族开辟出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是历史的进步、时代的进步。
四
持续提升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转化能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对五四精神的坚守、传承和践行。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五四精神既是宏观的,又是具体的,这就对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五四精神的宏观理解。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青年顺应时代的奋力一搏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影响。重温五四精神是思想境界的洗礼,是家国情怀的升华,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撞。新时代广大青年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需要对五四精神进一步延展,深化其思想内涵,彰显其实践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五四精神的具体理解。比如,什么是爱国,爱国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该怎么表现;什么是进步,进步在社会个体言行举止中应该怎样去体现;民主的内涵如何去认知,青年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应该怎么参与;科学的内涵怎么去理解,崇尚科学理念与掌握科学技术应该如何融合;等等。
从方法论层面来看,新时代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应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青年的具体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实把五四运动的高大上主题与普通青年的日常工作、人生际遇关联起来,建构起一个刚健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世界,为繁琐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事务赋予“国家意义”,回答好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能更有意义。一句话,新时代青年对五四精神最好的纪念和传承,就是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有机统一起来。
图为青年们在观看上海举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共的创建文物史料展”
在新时代纪念五四的议题中,各级共青团要发挥排头兵作用。积极推动五四精神进团课、进团组织生活会、进主题团日;充分运用剧本杀、微短剧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手段,生动活泼地宣传五四精神。团属媒体、期刊杂志要将新时代践行五四精神的先进典型作为办刊办报的重要内容。对五四精神纪念和传承,是建立在对五四精神内核的准确把握之上的,要警惕五四精神传播中形式化、庸俗化、门面化倾向,防止五四精神宣传教育变形走样。
来源:青运春秋、中国青年报富旺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配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